有关<<桥之美>>的习题解答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0 08:33:46
中举卢沟桥和宝带桥的桥孔数目是为了说明什么?

吴冠中小品《桥之美》备课笔记

陈饶

--------------------------------------------------------------------------------

一、解读文本
1.认识课文。《桥之美》是著名作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章在让人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一些美学常识。其中极富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也是值得学习、借鉴的。

2.领会编者意图。《桥之美》安排在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的说明文单元,打破了过去说明文单元单调、枯燥的格局;又放在《中国石拱桥》一课之后,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方便学生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与桥相关的知识。因而,上好上活这一课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二、教学思路

依据以上分析,教学时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欣赏画家眼中的“桥之美”,培养初步欣赏桥之美的能力;通过合作讨论,赏析比较文章清新秀丽的语言;通过体验反思、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科学的审美情趣,引发对本土“桥”的关注与热爱,训练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

三、需要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1.如何从学生的欣赏水平出发导入到画家的审美境界?

首先,让学生欣赏一组中外名桥的图片,具体感受摄影师眼中的桥之美。这是学生能够接受,能够欣赏的。然后导入到画家吴冠中先生眼中的桥之美。可以以问题启思:《中国石拱桥》是桥梁建筑专家眼中的桥,我们所看到的画面,都是摄影师眼中的桥,那么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眼中的桥又有什么特点呢?

2.如何发现并欣赏画家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这篇课文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要理解这些内容,对初中生来说稍难了些,教师需积极疏导:要发现和欣赏作者眼中的桥之美,首先要随着画家作者的眼神望去。给学生一个思考的方向,一个寻找的路径,然后适当点拨:先从课文中依次找出美的例子,再根据例子去分析、归纳桥之美,形成课文脉络图。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自主学习状态,较容易发现画家作者眼中的桥之美,进而欣赏桥之美。(见板书)